近日,有媒體報道稱,武漢晨鳴紙業迫于經營壓力,將關閉工廠。22日,武漢晨鳴表示,為了配合武漢市環保遷建工作需要,除武漢晨鳴一廠制本廠、供水站等幾個生產單位仍在生產運行外,其余生產單位2012年11月25日正式全線停機。
未來,武漢造的晨鳴紙產品仍將活躍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是從眼前的新聞紙、雜志紙變成人們生活需要的餐巾紙、衛生紙。
63年漢陽造紙廠退出“舞臺”
再見,被人詬病的污染
武漢晨鳴一廠原身為湖北漢陽造紙廠,這個成立于1950年的老廠也曾風光無限。
漢陽造紙廠根據湖北地區木材短缺的特點,從上世紀中葉就發明了以龍須草生產復寫原紙,在當時,成為全國首創利用草類纖維生產高級復寫原紙的工廠,產品遠銷東南亞地區。
因經營不善、員工包袱過重、資產負債率接近100%等原因,在地方政府推動下,山東晨鳴紙業對漢陽造紙廠實施并購重組。至2007年時,武漢晨鳴年產量36萬噸,是重組前的6倍。
隨著社會發展,這個制造業大鱷從“招人愛”變成“討人嫌”:受生產工藝決定,位于長江與東荊河交匯處的晨鳴老廠成為排污大戶。早在2009年,武漢市政府就確定時間表:“2013年之前完成晨鳴一廠的環保遷建工作。”由此,才有了文章開頭晨鳴公司的搬遷聲明。
一座舊工廠關閉,一座新工廠升起。早在2002年就在武漢開發區投產的晨鳴武漢二廠,將徹底改變生產工藝和產品結構。“武漢新廠生產所需的所有紙漿,都將直接從外省采購成品。”晨鳴負責人介紹,造紙企業大的污染環節就在于制漿,而新廠此輪生產線升級改造完成后,大的污染環節就不復存在了。
新廠將增加投資17.8億元
未來主攻廚衛等生活用紙
22日上午,位于武漢開發區神龍路的武漢晨鳴新廠里外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該公司大門前的神龍路正在改造施工,而工廠新建的兩條高端生活用紙生產線,也在熱火朝天的施工建設中。“總投資17.8億元,建成后年產生活用紙6.5萬噸。”晨鳴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整個工程預計今年5月份完工,10月份就可全面投產。
這也就意味著,未來該公司生產的重心從放在市民眼前的報紙、雜志等文化用紙,轉移成放在餐桌上、盥洗室里的生活用紙。未來這些武漢市民生活所必需的紙質產品,很可能將進行本地化生產,物流成本降低后,相關產品零售價格也將隨之而降。
但是,晨鳴武漢工廠并非完全放棄原有優勢板塊。據了解,該公司還將投資2.8億,改造升級目前使用的4800紙機生產線,并生產加工一些如包裝、雙面膠等特種紙品。“今年初步計劃年產能為18萬噸。”晨鳴上述負責人介紹,相比2012年公司全年30萬噸的總銷量,雖然今年在產量上的數字大打折扣,但整體產品的技術含量上了一個新臺階。
此外,根據公司安排,隨著新項目的上馬,晨鳴新廠生產、銷售等崗位將新增1310個,項目陸續投產后,將可全部對老廠的人員進行轉崗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