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然保護區人工林生態修復探索研討會在五指山舉行
2014年7月4日 海南——為了加強海南“增綠”“護藍”生態建設,“海南自然保護區人工林生態修復探索研討會”于2014年7月2日到4日期間在海南舉行,來自海南省相關行業主管部門、重點自然保護區、國內外生態保護機構專家代表、基層社區以及業界專家學者共聚一堂,就如何開展可持續的海南生態修復議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并共同簽署了業界首份“海南生態修復倡議書”,呼吁建立多方對話機制,探索科學生態修復方式,全社會參與保護海南的天然林資源。
海南省新修訂了《海南經濟特區林地管理條例》并于2014年7月1日開始實施。新修訂的條例確定了林地保護的法律地位,完善并加大了林地保護力度。值此之際,推行“林漿紙一體化”的先行者APP(中國)攜手英國森林協會(TFT)發起了此次“海南自然保護區人工林生態修復探索研討會”,以為推進當地漸進式生態修復工程貢獻一份力量。
研討會上,有關專家介紹了海南生態建設的政策背景、現狀及前景。目前,海南的1,345萬畝生態公益林得到嚴格保護,造林綠化度增強,森林覆蓋率逐年增加,已達到61.9%。林業部門已建立各類自然保護區32個,約占全省陸地總面積的7%,并形成以中部天然林、沿海紅樹林、珊瑚礁為主體的較完善的自然保護體系。海南生態建設已取得了矚目的成績,生態環境質量保持全國領先。
五指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韓志勇則在會上介紹了五指山自然保護區管理現況,目前五指山保護區總面積為20.15萬畝。五指山保護區通過實地考察、與專家合作、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提高社區群眾森林資源保護意識等形式,全面展開生態修復工作。
作為企業公民代表,APP(中國)林務事業部副總經理黃文丁博士在題為《APP(中國)海南生態修復:問題和挑戰》的報告中,向與會專家學者展示了APP在保護林業資源方面所做的努力、遇到的挑戰以及相對應的解決方案。
華南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江海聲教授探討了海南生態修復進程中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他指出,海南有中國典型的熱帶雨林,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生態系統相對獨立,是開展生態學研究的極佳地,也是生態保護的重要區域,并呼吁社會關注在當地林地資源基礎上賴以生存的野生動植物物種,如長臂猿等。來自華南農業大學林學院的莫曉勇教授表示,人工林退出生態林區機制涉及的問題很多并且比較復雜,建議政府應該統籌考慮,科學、合理地退出機制,在保護企業、集體與農戶權益的基礎上,實現生態修復的大化。中國林科院熱帶林業研究所所長徐大平與大自然保護協會中國項目首席科學家龍勇誠共同發表了題為《生態修復機制與方案討論》的演講,提出了可供實際參考的生態修復解決方案。
經過會上卓有成效的討論,與會嘉賓達成共識,認識到海南生態修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共同簽署了《海南生態修復倡議書》。這是繼新修訂的《海南經濟特區林地管理條例》實施以來,首次由企業倡導的、得到社會各界利益相關方支持的保護海南天然林資源倡議書。《倡議書》中強調,應以開放的心態,建立多方對話機制,探索生態修復工作的多贏佳實踐。以科學的方法,探索能夠統籌兼顧環境、經濟及社會利益的佳修復方式。同時全社會各利益相關方要協同合作,通過包括生態修復在內的多種途徑,積極參與以保護海南的天然林資源。
會后,與會專家學者實地考察海南五指山保護區的生態修復現狀,并一致認為,應該進一步提高社會各界對生態修復工程的認識,廣泛宣傳營造社會氛圍,規范化地開展生態修復保護工作。
------- 完-------
關于APP(中國)
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Asia Pulp & Paper Co, Ltd., 簡稱APP)于1994年10月在新加坡注冊成立,經過多年努力,已發展成為世界領先的漿紙企業。上世紀90年代初APP開始投身于中國市場, 重點投資長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截止到2011年底,已經以獨資或合作形式建立20余家全資和控股漿紙企業,并經營管理30萬公頃人工林,總資產達1143億人民幣,擁有全職員工3.92萬余名。2011年在華銷售額超過383億元人民幣。截至2011年年底,APP(中國)在華環保投入已超過60億人民幣,慈善捐款超過6億人民幣。作為其2008年《“立足中國,綠色承諾”可持續發展宣言》的升級版,APP(中國)于2011年8月發布了《“綠色承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宣言》,進一步明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內容和目標,倡議同業和相關利益方共同努力,實現行業的綠色發展。如欲了解更多APP(中國)信息,歡迎登陸APP(中國)官方網站:www.app.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