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思杰(Kal Patel),這位為百思買效力8年之久的亞太區總裁選擇了離開。近日,全球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宣布,Dave Deno接替唐思杰(Kal Patel)出任百思買亞太區負責人,與此同時,Dave Deno還將擔任百思買國際部首席財務官。
唐思杰于2003年加入百思買擔任戰略執行副總裁,2010年3月被任命為亞太區總裁。離開百思買,唐思杰對外界的解釋是“續寫新的事業篇章”,然而聯系到此前百思買關閉上海自有品牌門店,以及其在中國業務進展緩慢等因素,唐思杰的突然離職被業內人士認為是百思買“關店余波”。
對于唐思杰的離開,百思買總部表示,“Kal制定了百思買在亞洲/中國的戰略,其中包括我們加大對五星的投資,退出土耳其,重塑百思買在上海的品牌等,雖然很艱難,但是今后公司和股東都將因此而受益。”
關店余波
“這完全是托辭,業績不理想才是主要原因。”關于百思買亞太區高管換帥,家電研究專家、夸父企業管理咨詢機構首席顧問劉步塵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表示。
百思買在中國的發展頗為坎坷。2006年1月,百思買本打算租賃北京北三環的一處物業作為其進入中國的第一站,但此計劃因的介入而流產。隨后,百思買轉而南下,并購江蘇五星電器作為曲線進入中國的跳板,并在這年底,百思買在上海開出第一家自有品牌門店。
但從2006年至2011年2月,百思買在中國僅僅開出9家自有品牌門店。與此同時,作為百思買雙品牌運作的另一只“臂膀”,五星電器并沒有隨著百思買的投資而加速擴張。
從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發布的數據來看,2006年百思買宣布并購以來,五星電器門店數增幅逐年下滑,2006、2007、2008三年門店數增幅分別為19%、9%、2.2%,2009年,五星電器增幅為0,而其主要的競爭對手國美、蘇寧在這幾年的平均增幅在30%以上。
“百思買并購以來,五星電器的開店速度放緩了而不是加快了。”劉步塵認為,規模效應對于家電賣場至關重要,百思買在這幾年中錯過了很好的發展時機。
2011年2月,百思買宣布關閉自有品牌門店,從而退出中國市場。唐思杰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百思買模式不適合中國市場”。據悉,是唐拍板做出了關閉門店的決定。
關于百思買退出中國,業內比較主流的看法是“買斷經營”的模式不適合中國。不過,亦有專家認為,其戰略上的失誤要大于模式之弊。“主要表現在作為后來者在選址的切入點上,百思買門店選擇了上海市區租金最貴的位置,而且要與上海本地最強勢的對手永樂家電貼身肉搏。”中國家電商會副秘書長吳咸建告訴本報記者。
而一位曾經在五星電器擔任部門經理的人士告訴記者,百思買全資并購五星電器后正好遇上金融危機,消費者對家電的購買力下滑,影響門店的業績。可以說,百思買在錯誤的時間,選擇了錯誤的戰場。
|